黃酮類物質介紹

082022.08
黃酮類物質介紹
前言
黃酮類化合物是一大類存在於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其中又可分為6大類:花青素、黃烷-3-醇(代表成分為兒茶素)、黃酮醇、黃烷酮、黃酮和異黃酮,黃酮醇在人類飲食中最為普遍。
在水果、蔬菜、巧克力、紅酒與茶都能發現黃酮類物質的存在,這類物質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質,能夠幫助人體代謝自由基,除了抗氧化之外,黃酮類的一些功效也跟他們調控細胞訊號的能力有關聯,像是抗發炎、抗血栓、對糖尿病有益、抗癌以及保護神經的活性。

類別與來源
1.花青素Anthocyanidins:花青素、飛燕草素、錦葵素、天竺葵素、芍藥花素、矮牽牛素
◆來源:紅色、藍色和紫色漿果;紅色和紫色葡萄;紅酒
2.黃烷-3-醇Flavan-3-ols(又稱黃烷醇):
 單體: 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或其沒食子酸酯衍生物
 二聚體或聚合物: 原花青素(由兒茶素與表兒茶素組成)
 其他: 茶黃素、茶紅素
◆來源:
 兒茶素或衍生物: 茶(白、綠、烏龍茶)、可可製品、葡萄、漿果、蘋果
 原花青素: 可可製品、漿果、蘋果、紅葡萄、紅酒
 茶黃素、茶紅素: 紅茶
3.黃酮醇Flavonols:異鼠李素、山柰酚、楊梅素、槲皮素
◆來源:洋蔥、青蔥、羽衣甘藍、花椰菜、蘋果、漿果、茶
4.黃酮Flavones:芹菜素、木犀草素、黃芩素、白楊素
◆來源:歐芹、百里香、芹菜、辣椒
5.黃烷酮Flavanones:聖草酚、橙皮素、柚皮素
◆來源:柑橘類水果(例如橘子、葡萄柚、檸檬)還有果汁
6.異黃酮Isoflavones:大豆異黃酮苷素、金雀異黃酮、黃豆黃苷素、鷹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
◆來源:大豆、大豆食品、其他豆類

生物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體外實驗中,黃酮類是很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由於吸收率不高,在體內濃度低,但它們在體內扮演了另一個角色:刺激身體產生抗氧化物,增加身體自己的抗氧化能力。
◆金屬螯合:
金屬離子可以催化自由基的產生,例如鐵離子或銅離子,黃酮類物質能夠螯合金屬離子,阻擋它參與產生自由基的反應,理論上有益於鐵或是銅過多的狀況,但目前對於這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多。
◆影響細胞訊號傳遞途徑:
人體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在體內不同功能又有各自對應的小系統,體內細胞需要做事的時候會透過增加或減少一些蛋白質的量來對其他刺激、訊號做反應,例如增殖、分化、發炎反應、細胞凋亡都需要訊號來調節,黃酮類化合物有很多功效都是調節這些訊號來達成,像是抗發炎、抗糖尿病、抗癌,調節訊號所需的濃度遠低於達成抗氧化效果所需的濃度,黃酮類就算被代謝變成另一種衍生物,也可能保有調節細胞訊號的能力,以下舉幾個例子。
◆預防心血管疾病:
黃酮類物質可以減少發炎因子的產生來減輕發炎反應改善血管功能、防止動脈硬化;提高一氧化氮的產生使血管舒張;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產生血栓。
◆對抗糖尿病:
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干擾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減少熱量攝取;改善胰島素分泌還有保持胰腺細胞的活性;保護肌肉免除脂肪酸造成的胰島素抵抗,綜合上述幾種機制來對抗糖尿病。
◆神經保護:
黃酮類物質能夠刺激神經營養物質的產生,使神經細胞存活;保護神經細胞免受疾病中異常產生的細胞毒素(發炎因子、活性氧)影響;降低神經細胞產生發炎因子、自由基與活性氧的量來減輕神經發炎;抗發炎、改善血管功能與刺激一氧化氮的產生來增加腦部血流量,並保護動脈免於硬化。

現實中的疾病預防研究:
◆心血管疾病:
在歐美一則對1996年到2012年間發表的14項研究進行的分析報告指出黃酮類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降低相關,攝取量最高的組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最低的組別低了10%,另一則對8項研究的分析將黃酮醇攝取量分成5組人,最高與最低的組別中風風險降低了14%;一則研究分析顯示富含花青素食物的攝取量與12種發炎因子的濃度成反比,黃酮類還有兒茶素的攝取量與氧化壓力的大小成反比,還有一則對象是150名高膽固醇患者的試驗中補充花青素能夠讓他們的血管功能改善,在另外幾項研究中,其他富含黃酮類的食物也拿來做實驗,結果顯示綠茶能夠改善血管功能,但富含槲皮素、芹菜素以及異黃酮的食物得到的結果不一致。
◆高血壓:
降血壓的方面,槲皮素、巧克力、綠茶雖然能夠降低血壓,但幅度不大(分別為2.6mmHg、2.77mmHg、2.05mmHg)。
◆糖尿病:
綠茶與萃取物對於糖尿病的薈萃分析得到了互相矛盾的結果,目前沒有兩者具有因果關係的結論;膳食花青素攝取量與糖尿病風險沒有發現任何關聯,雖然能夠降低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但效果不明顯(分別為14.63mg/dL、0.24%)。
◆癌症:
雖然在動物模型中能夠抑制化學物造成的癌症,但在人類的研究中沒有可信的證據支持黃酮類對於癌症的預防作用;在吸菸者的群體中發現總黃酮類的攝取量與吸菸相關的癌症風險成反比;一則對於多種族的45000位停經後女性進行的分析發現異黃酮類的攝取量最高的組別中,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較低,此外總黃酮類的攝取量與卵巢癌風險無關。
◆性激素相關的癌症:
異黃酮類是植物雌激素,理論上能夠干擾激素的合成以及活性,在乳癌與前列腺癌可能有預防效果,一則針對36萬女性的乳腺癌分析發現大豆異黃酮攝取量最高與最低的組別比較起來減少了11%的乳腺癌風險,若是將組別細分,亞洲女性的風險則是降低24%,歐美女性沒有影響,而停經後女性的風險降低了22%,停經前的女性風險沒有降低;針對4項研究進行的分析發現異黃酮類攝取量高與低的女性乳腺癌復發風險降低16%;在日本針對158名50歲以上具有較高前列腺癌風險男性的研究發現口服異黃酮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
◆認知功能:
有些黃酮類物質可以穿過血腦屏障,發揮抗發炎、抗氧化的功能,這可能對大腦產生有益的影響,但在一些隨機對照實驗中補充富含⿈烷-3-醇的可可對於認知能力改善缺乏影響,可能是攝取量過低,也可能是在條件比較嚴格的試驗中才能發現功效。

黃酮類補充劑服用時的注意事項
補充黃酮類補充劑之前,我們必須了解這些東西會不會影響我們服用的藥物,黃酮素會影響一些藥物的代謝,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葡萄柚,常見的影響藥物有部分降血壓藥、心律不整藥物、化療藥、抗真菌藥物等等,建議選用補充劑之前先注意自己有無服用受影響的藥物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除了藥物之外有一些營養素的吸收也會受到黃酮類影響,例如鐵質,有研究發現用餐時喝一杯可可或是茶,會減少70%非血紅素形式鐵質的吸收,在腸道內黃酮類化合物也會抑制血紅素形式鐵質的吸收,這個問題有一個解決辦法:維生素C;維生素C能夠增加鐵質的吸收率,能夠抵銷黃酮類對於鐵質吸收的抑制作用。
回上頁